安迪-沃霍尔:发现这位艺术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11件作品

安迪-沃霍尔:发现这位艺术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11件作品
Patrick Gray

安迪-沃霍尔(1928-1987)被认为是流行艺术之父之一,他是一位有争议和创新的视觉艺术家,他创作的作品一直留在西方的集体想象中。

现在就来认识一下他的11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吧!

1.玛丽莲-梦露

好莱坞影星玛丽莲-梦露于1962年8月5日去世,同年,在她去世几周后,沃霍尔创作了后来成为他最著名的丝网印刷品:向这位女歌手致敬。

玛丽莲的同一张照片用鲜艳的色彩进行了不同的实验,原始照片是电影宣传的一部分。 尼亚加拉 沃霍尔的作品成为流行艺术的标志之一。

2.毛泽东

沃霍尔对中国前总统毛泽东的形象产生兴趣是在1972年,那一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 同年,这位美国艺术家开始为这位中国权威人士画漫画。

这幅成为中国当局最著名的漫画的领导人形象是在1973年画的。 用强烈的笔触和大量的色彩来制作,毛泽东甚至看起来好像是在化妆。

唇膏和眼影在黑白照片中显得格外突出,背景也是如此,被重塑为粉红色,衣服则是荧光黄色。

3.香蕉

黄香蕉被用作地下丝绒乐队首张专辑的封面。 安迪-沃霍尔非常重视音乐,在20世纪60年代决定将自己与该乐队联系起来。 五年后他甚至成为该乐队的经理。

据《滚石》杂志报道,这张封面上印有香蕉的专辑被认为是 "有史以来最具预言性的摇滚专辑",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专辑之一。 著名的香蕉又从乐队和专辑的形象中脱离出来,成为流行艺术的象征形象之一。

4.米奇老鼠

1981年,安迪-沃霍尔创作了一个系列,他称之为 误区 选择的人物之一--也许是最成功的--是米老鼠。

关于这个系列的一个好奇心:所有的作品都镶嵌着钻石粉,这种技术用来使作品闪闪发光。

5.可乐

沃霍尔对这个代表消费社会的美国偶像非常着迷,他把大众文化的象征物--可口可乐--提升到艺术作品的地位。 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关于瓶子的表现,上面的图片被命名为第3号。

可口可乐3号》是1962年手工制作的,最终以5720万美元成交。 这是艺术家在拍卖会上最昂贵的作品之一。

6.自画像

沃霍尔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自画像,最著名的也许是上面这幅,日期是1986年,在他去世前一年。 在这一序列中,艺术家用五个版本的相同图像进行创作(该系列包含一个绿色、一个蓝色、一个紫色、一个黄色和一个红色)。

在这组图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间流逝的痕迹,我们看到一个艺术家已经比以前更疲惫和衰老。 他选择的代表自己的作品已经被奉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图像之一。

7.金宝汤罐头

安迪-沃霍尔在1962年计划并实现的一组名为《金宝汤罐》的图像由32幅帆布画组成。 每幅帆布画都是为了向金宝公司在北美市场提供的32种汤的标签致敬。

该作品通过将一个被认为是大众产品的产品进行移植和改造,赋予其艺术品的地位,成为流行文化的一个标志。 这套作品目前是纽约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一部分。

8.大电椅

1963年,纽约州用电椅执行了最后两次死刑。 同年,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获得了一张从刑场上拍下的空椅子的照片。

从这里开始,画家所做的是创造一系列连续的和彩色的图像,作为对死亡的隐喻,并点燃了关于有争议的死刑的辩论。

9.八名埃尔维斯

八个猫王》是一幅独特的画作,作于1963年。 该作品将著名的猫王穿着牛仔装的照片叠加到一幅有八个画面的画中。

这幅作品被认为是沃霍尔的代表作之一,在2008年以1亿美元的价格售出。 这次拍卖打破了沃霍尔画作的记录,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八只猫》的价格仍然是该艺术家画作的最高价格。

10.金色的玛丽莲-梦露

1962年8月女演员玛丽莲-梦露不幸早逝后,华洛尔制作了一个系列来纪念这位美国电影偶像。

See_also: 伊索最有名的寓言:发现故事和它们的教义

艺术家根据电影广告中玛丽莲的肖像创作了上述作品。 尼亚加拉 (他先把背景涂成金色,然后在中间的脸部进行丝网印刷,加入黑色以更清楚地突出他的特征。

金色的背景参考了拜占庭式的宗教图标。 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圣人或上帝,而是一个成名后英年早逝的女人的形象,而且是以一种可怕的方式(梦露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再也没有醒来)。 沃霍尔通过这个丝网印刷巧妙地评论了我们西方文化对名人的美化在神性的层面上。

11.布里洛盒

创作于1964年的安迪-瓦洛尔仍然使用丝网印刷技术,向公众展示了在超市销售的产品的精确复制品。 在上面的案例中,丝网印刷是在胶合板上进行的,以复制美国一个非常常见的品牌的肥皂盒。

Brillo Boxes由可堆叠的、相同的、可在画廊或博物馆中以各种方式排列的雕塑作品组成。 通过选择一种普通产品作为其艺术作品的主角,沃霍尔再次挑衅(甚至嘲讽)保守的艺术世界和赋予艺术家-创造者的地位。 Brillo Boxes是他最具争议性和最成熟的作品之一。

发现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是一位美国视觉艺术家,最终成为流行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 安德鲁-沃霍拉,在艺术界被称为安迪-沃霍尔,于1928年8月6日出生在匹兹堡市。 这个男孩是在美国土地上出生的第一代,因为他的父母是来自斯洛伐克的移民。 他的父亲安德烈搬到了因为他担心被奥匈帝国的军队征召,所以要到新大陆去。

沃霍尔在著名的卡内基理工学院学习设计。 毕业后,他搬到了纽约,在那里他担任广告主管和插画师,为《时尚》、《哈珀时尚》和《纽约客》等知名出版物工作。

1952年,艺术家创造了他的第一个个人展览,其中包括展示15幅从杜鲁门-卡波特的作品中获得灵感的图画。 当时,安迪仍在用他的洗礼之名(安德鲁-沃霍拉)签名。

1956年,艺术家得以在纽约的MOMA展出这些画作,现在他的艺术名字是安迪-沃霍尔。 从那时起,艺术家投入了对美国标志性物品、名人、虚构人物和传统主题(如花卉)的表现。 丰富多彩的、论战性的、幽默的和剥离的方法给流行艺术带来了新的空气。

除了作为视觉艺术家,华罗庚还担任过电影制片人。 他制作的主要电影有:《我是谁?

  • 牛奶 (1966)
  • 安迪-沃霍尔的故事 (1967)
  • 自行车男孩 (1967)
  • 浴缸女孩 (1967)
  • 我是个男人 (1967)
  • 寂寞的牛仔 (1968)
  • 肉体 (1968)
  • 蓝色电影 (1969)
  • 垃圾 (1969)
  • 热量 (1972)
  • 德古拉之血 (1974)

1968年,40岁的安迪是一次暗杀行动的受害者。 瓦莱丽-索拉尼斯(Valerie Solanis),裁缝协会的创建者和唯一的成员,闯入他的工作室,向他开了一连串的枪。 虽然他没有死,但沃霍尔在这次袭击中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

这位艺术家直到1987年才在胆囊手术后去世,时年58岁。 虽然手术很顺利,但艺术家第二天就去世了。

安迪-沃霍尔的画像。

与Jean-Michel Basquiat的友谊

传说巴斯奇亚第一次见到沃霍尔是在一家时尚餐厅的晚餐上,当时沃霍尔正和策展人亨利-盖尔扎勒在一起。 沃霍尔和巴斯奇亚很快就爱上了对方。 有人说这是一种共生关系:巴斯奇亚觉得他需要安迪的名气,而安迪觉得他需要巴斯奇亚的新鲜血液。 事实是,巴斯奇亚确实给了安迪又是一个叛逆的形象。

安迪-沃霍尔和让-米歇尔-巴斯基亚。

华罗尔比巴斯基亚大得多,经常把他当做儿子看待。 事实是,两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亲密到有人甚至指出两人是一对恋人。 虽然华罗尔总是宣称自己是同性恋,但巴斯基亚有无数的女朋友(包括麦当娜)。

随着沃霍尔的意外死亡,巴斯基亚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他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个年轻人进入了毒品世界,滥用海洛因,死于药物过量,年仅27岁。 巴斯基亚的故事和与沃霍尔的友谊可以在自传电影中查到。 巴斯奇亚--生命的痕迹 :

巴斯奇亚--生活的痕迹(完整版-PT)

地下丝绒乐队(The Velvet Underground

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20世纪60年代决定创建并赞助摇滚乐队 "地下丝绒"。 1964年,这个由卢-里德(主唱和吉他)、斯特林-莫里森(吉他)、约翰-凯尔(贝斯)、道格-尤勒(1968年取代凯尔)组成的乐队就这样诞生了、尼科(主唱)、安格斯-麦克阿里斯(鼓手)和莫林-塔克(代替安格斯-麦克阿里斯)。

地下丝绒乐队被音乐评论家认为是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作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华罗庚为该乐队的第一张专辑设计了封面(画面上有著名的黄色香蕉)。

See_also: 黑客帝国》电影:总结、分析和解释

地下丝绒乐队的第一张专辑的封面。

安迪-沃霍尔博物馆

专门展示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博物馆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 这个空间--一座七层楼高的建筑--集中了艺术家数量最多的作品,并试图为游客阐明沃霍尔的一点个人历史。

七楼专门展示早年的作品,六楼展示六十年代的作品,五楼展示七十年代的作品,四楼展示八十年代的创作,而其他楼层则展示临时展览或收藏品的保存工作。

同时了解到




    Patrick Gray
    Patrick Gray
    Patrick Gray is a writer, researcher, and entrepreneur with a passion for 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 of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human potential. As the author of the blog “Culture of Geniuses,” he works to unravel the secrets of high-performance teams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a variety of fields. Patrick also co-founded a consulting firm that helps organizations develop innovative strategies and foster creative cultures. His work has been featured in numerous publications, including Forbes, Fast Company, and Entrepreneur. With a background in psychology and business, Patrick brings a unique perspective to his writing, blending science-based insights with practical advice for readers who want to unlock their own potential and create a more innovative world.